為何要寫《投資中最困難的事》系列
由于近期投資策略上變化不大,本期的偉志思考務務虛,談一下投資方法論的事。我曾經在2020年9月份發表了一篇《投資中最難的兩件事》,文章中提到最難的這兩件事就是“認知規律”與“知行合一”,但是,無論是“認知規律”還是“知行合一”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不是一件事!而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投資中最困難的事是什么?其實這是一個因人因時而異的問題。不同人,處于投資修行的不同階段,最關心與最困難的事是不一樣的。
投資活動中存在的規律繁多,有選股方面的規律、有擇時方面的規律;選股里有成長股、價值股、主題趨勢、周期股、科技股、消費股、醫藥股等眾多的研究與投資規律;擇時的規律也紛繁復雜,有牛熊循環周期規律、牛市規律、熊市規律、震蕩市規律….幾乎沒有一個投資者可以完全掌握這些所有的規律,并且很多成績優秀的投資人或許并不認同有如此多的規律存在,只堅持一些投資中最重要的本質性的原則,長期看也是可以取得重大成功的。
既然取得成功并不一定需要這么多的“知”,那我們還需要學習更多的知識嗎?答案是見仁見智的!
跟A股市場打了28年的交道,在投資過程中有過無數次迷茫與痛苦的時刻,每一次走出迷茫往往都能收獲到一些新“知”,或對舊“知”理解的加強。我希望這些“知”能夠不僅僅屬于我個人,更能夠成為中歐瑞博每一位投研同事血液中的一些養分。
隨著公司投研團隊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也一定會有更多的優秀的有志于投研的新伙伴加入,如果對每一個新加入的伙伴,我都從頭講一遍投資的重要原則、各環節的“知”,或許時間與精力越來越不允許了。但如何確保未來很久以后的中歐瑞博投研團隊能夠堅持住一些最寶貴的投資原則,穿越各種“迷?!保^續為投資人帶來低波動的長期滿意的投資回報。因此,我想有必要逐漸的將我過往以及未來投資思考過程中經歷的一些迷茫與困難記錄下來。對于這一系列文章,不預設時間目標,不指望一蹴而就,假以時日,能夠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將這些投資中最困難的事及其解決方案,整理匯編成為公司新同事的培訓手冊,或許會對年輕同事的成長有所幫助。
投資中最困難的事之二
——為什么選定“老師”是學習第一重要的事?
我曾經讀過很多很多投資大師的書,巴菲特、約翰.聶夫、索羅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彼得.林奇、利弗莫爾、江恩、張齡松、邱國鷺、張磊、蘇世明、菲利普、戴維斯等等….這些都是投資名人堂上的牛人,幾乎個個身懷絕技。早期每讀一本書,都感覺說得很有道理,收獲巨大。讀著讀著,學著學著,就發現問題不對,大師們的不少精華彼此之間是矛盾的。
對于像約翰.聶夫這一類以典型低估值價值投資方法論長期成功的價值型大師,反復強調要買低估值便宜的公司,公司的成長與定性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買到好的價格。這與張磊、菲利普強調一定要買好賽道的成長股,不能夠因為一家公司便宜就去買它。兩類的觀點的矛盾非常尖銳,那究竟是誰的對呢?還有,強調基本面選股的投資大師,反復強調,市場是無法預測的,長期看擇時是無效的。但是像江恩、利弗莫爾、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索羅斯卻又通過擇時趨勢投資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那究竟擇時和趨勢投資是否一無是處呢?
其實他們都是對的!只是武功流派不同而已,正如成佛的法門有八萬四千種一樣,在股市中賺錢的方法絕不僅有價值投資或成長投資一兩種。剛才上文提到名字的投資大師們,分屬不同的武功流派,不同流派之間的“道”與“術”完全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互為水火。眾多的投資大師我根據我自己的標準分為成長派、價值派、趨勢派三大類,這些大師特征非常鮮明,都可以歸為其中的某一派。我觀察到國內做得業績優秀的公募基金經理或私募基金經理也各有所屬。但也有不少優秀投資者是以某一流派作為底層的基因,投資中兼具另兩種流派的一些特長。完全純粹只專注一種流派的大師也有。
要做到幾種流派融會貫通的難度,遠遠比精通某一種投資流派大。因此,對于多數新進入的投資者而言,首先選定自己中意的投資流派作為自己持續學習實踐的“道”,這非常重要!如果今年學習成長投資、明年學習價值投資、后年又覺得趨勢投資來錢更快,那么這樣的學習處于折返跑當中,往往會越學越迷茫,業績想必也難以滿意。我投資生涯早期學習也有過類似的問題,也因此迷茫與焦慮過。當我把老師分成三大流派后,從此每讀一本書與大師思想交流時,我內心就很清楚大師擅長哪一方面,我應該向大師學習什么。就好比姚明、鄧亞萍、馬曉春都是體育明星一樣,我們應該向姚明學習籃球,向馬曉春學圍棋,向鄧亞萍學習乒乓球。如果跟姚明討論圍棋,跟鄧亞萍學籃球,那自然是很搞笑的。
在選擇老師這個問題上,我一直很佩服日本皇室。漢唐以來,日本一直以中國為師,唐朝時期派大量遣唐使到長安全面學習我們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全面“漢化”。到了近代西方科技與工業崛起后,明治維新的本質是“換老師”,自此日本全面以西方為師,迅速崛起。選定老師后,就徹底放空自己,全面學習效法。
成長流派、價值流派、趨勢流派,這三種投資流派長期共存于股市當中,有些時候各領風騷三兩年,每一輪周期下來,都有幾年舒服時光,都有幾年困難時光。但對于大體量的機構投資者來說,前兩種流派的確定性與可預見性更加強一些,可容納的資金體量更大一些。近年來,趨勢流派有與量化投資工具相融合的新趨勢,量化也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有重大影響力的門派。但由于多數量化機構的理念與策略都是一個黑匣子不對外披露,而且量化本身很強調團隊整體與系統性的完整,對于普通個人投資者來說,很難做到獨自學習與修煉。我一直認為,各種投資方法論之間,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取決投資業績好與差的不是投資方法論與流派,而是取決于投資者個人對于這類武功修煉到了什么段位。
如果一名投資者,到目前都不知道自己練習的是什么武功,那么很難想象他能成為這一流派的高手。因此,對于一名新進入的投資者來說,研究一下這三種武功流派各有什么長短,自己更喜歡適合練哪一種武功?應該是開練之前要做好的功課。
近期市場觀點
——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只有白與黑
三月份A股市場整體上呈現探底回升的調整走勢,結構上,以茅指數為代表的基金抱團重倉股整體來說調整幅度比大盤更深一些,萬得全A指數下跌3.14%,茅指數跌幅為5.92%,滬深300指數下跌了5.04%,同期瑞博旗下基金凈值也回調了大約3.55%。茅指數與萬得全A都在3月25日探出了本輪調整的低點。
牛年春節回來后,基金重倉股由于投資者結構微觀惡化導致大幅下跌,引發市場整體調整后,相當一部分前期買了熱門基金的投資者虧錢效應被媒體放大后,迅速發酵,引發市場投資者情緒的快速降溫,公募基金的銷售從節前的日光秒光,到最近的銷售困難,溫度變化很大。加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到1.5%以上的影響,一時間牛市的共識不見了,關于市場牛市還在不在的談論聲不絕于耳。
成年人的世界不只有白與黑!成熟的股市不應只有牛與熊!
記得小時候,跟爸媽一起看電影時,當看到一個角色登場,總喜歡問:“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有些時候爸媽能給出明確的答案,更多的時候會說,你看下去就會明白了。當時心里覺得奇怪,為何連大人都無法判斷好與壞呢?
隨著年齡與閱歷的逐漸增長,慢慢才明白,人不僅僅只有好與壞之分。對于A股市場,過往市場的波動比較大,牛市漲潮時基本同步上漲,退潮時很難有股票能夠幸免,無怪乎多數老資歷的投資者,往往對于牛熊的系統性判斷非常重視,熊市來了退潮時,要徹底空倉防守,牛市來了要敢于重倉甚至加杠桿猛干。但是,隨著資本市場總市值體量的不斷增長,我們發現市場有了很多新變化。正如過去2019、2020兩年雖然不少基金收益頗豐,但由于市場結構分化劇烈,仍有不少投資者虧錢的認為是“假牛市”?;蛟S今年寬基指數全年下來漲跌幅度不大,但依然會牛股熊股輩出。或許,成熟的股市也應該像成年人一樣,不僅僅是非牛即熊的兩種狀態。未來會不會較長時間內,系統性機會與系統性風險都不太大、個股分化、行業輪動的分部牛熊市呢?我個人認為這種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近期市場研判
上一期《偉志思考》我們已經對牛市是否結束?我們如何看待近期市場表達了我們的觀點。認為總體牛市并沒有結束,系統性的風險不大。目前就市場的發展而言依然符合我們的預期,這些觀點眼下還沒有調整的必要。
這輪下跌總體依然屬于牛市中的調整,如果市場下跌沒有形成持續性的惡性踩踏,明顯的虧錢效應引發資金持續離場的負反饋,那么市場還是不容易進入經典的熊市的。那市場下跌總體還是給那些優秀公司再次加倉的機會。市場從此前一致性的牛市預期退回到猶豫分歧狀態,這是好事。給火熱的資產價格降降溫,風險提前釋放是管理層樂見的,方可久遠。
眼下我們認為既不要有大熊市思維,也不要有大牛市思維。對大市保持平常心,但對估值合理的優秀企業求賢若渴。
投資策略上,更加聚焦在好公司上。今年與去年很大的一個區別是,既要看定性夠優秀,也還要看估值是否合理有吸引力。
調整已經比較充分了,不能追求最低位一筆買完這種美事,對于共識度高的好公司要考慮逐漸加大建倉力度,以免浪費了這一次調整。
吳偉志
2021年4月5日
- 偉志思考:為何許多人在牛市中也賺錢不易?
耐心持有好公司,這是牛市中最重要的投資策略。
- 偉志思考:為何許多人在牛市中也賺錢不易?
- 偉志思考:這一輪行情是反彈還是反轉?不可學
資本市場不僅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信心的晴雨表。
- 偉志思考:這一輪行情是反彈還是反轉?不可學
- 偉志思考 | 復盤A股最近三輪熊市是如何走
“窒息與絕望”階段,往往是最成功投資決策的必要條件!
- 偉志思考 | 復盤A股最近三輪熊市是如何走
- 偉志思考 | 沒有哪一種投資策略會永遠有效
A股市場又到了“賣出股票到了短期舒服長期錯誤的階段了!”
- 偉志思考 | 沒有哪一種投資策略會永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