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_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视频观看_国产欧美日韩性爱_亚洲美女麻豆视频_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一区绯色_麻豆国产尤物aⅴ尤物在线观看_桃色tv无码人妻中文字幕_成人羞羞视频播放网站_中文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_少妇办公室好紧好爽再浪一点

中歐瑞博

您的位置: 首頁 > 瑞博悅讀 > 正文

瑞博薦文|霍華德·馬克斯2017年第一封投資備忘錄


 

作者:霍華德·馬克斯   翻譯:RanRan

來源:雪球

原文鏈接:http://dwz.cn/541kZQ

 

從已經塵埃落定的總統大選之中,我得到了一些啟發,于是寫下了這篇備忘錄。我在11 月14 日中的備忘錄“Go Figure!”中說了,不再談政治了。我是這么說了,但我還是時常自己琢磨政治問題。這篇備忘錄談的不是政治,而是我對別人的觀點的想法。

 

就大多數將來發生的事件而言,根本沒有“事實”,有的僅僅是“觀點”。專家,特別是那些聘請來的專家,說起話來像真的一樣。他們說得再像真的,他們的話也不是一定能變成現實。

 

當今的媒體

我年輕的時候,公眾只能從幾家主流媒體獲得信息,電視只有幾個頻道,一般是三家有線電視網和四家本地電視臺。1987 年以前,各家電視臺必須遵守聯邦通信委員會(FCC) 的公平原則,在討論公眾關心的事件時要同時播放正反雙方的觀點和意見。當時的電視主持人愛德華R·默羅(Edward R. Murrow) 特別受人尊敬,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以為自己很明白的人,肯定不明白。”同樣贏得了人們信任的主持人還有Walter Cronkite、Chet Huntley 和David Brinkley。各家報紙雖然或是傾向于民主黨或是傾向于共和黨,但是他們的政治傾向只表現在社論上,在其他版面的新聞報道中,整體上都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

 

后來,有線電視臺數量劇增,各家電視臺激烈地爭搶觀眾。有的電視臺,還有一些談話類電臺,開始轉為全天候播放新聞。Rush Limbaugh、Roger Ailes 和Rupert Murdoch 發現播放偏激的、有煽動性的節目可以吸引大量觀眾,能賺大錢。Don Imus、Howard Stern 等人主持的節目夸張低俗,他們不理會語言規范,不在乎舉止是否體面。許多新聞節目和談話類節目紛紛效仿。我們今天在媒體中聽到的各種肆無忌憚的喧囂吵鬧、大量充滿偏見的言語都是從那時開始產生的。

 

今天的新聞媒體比30 年、40 年、50 年之前差遠了。許多媒體主觀偏見特別嚴重,受眾讀到的、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片面之詞。接觸媒體越久,越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媒體對2016 年總統大選的報道同樣是以偏概全,大多數人看到了偏頗的報道,也變得充滿偏見。

 

當年的默羅能坦誠地告訴我們新聞事件的撲朔迷離,今天的媒體從業人士卻好像無所不知,本來只是預測,在他們嘴里說出來卻言之鑿鑿。

 

提起來這些主持人,我就想起20 世紀70 年代的時候,有人說經濟學家是“從來不盯市的基金經理”,意思是他們說錯了也不在乎。2015 年8、9 月份的時候,特朗普還在爭取共和黨提名,一位New York Times 的專欄作家斷言“特朗普輸不起,在1 月份的總統初選之前,他就會退出?!笔虑闆]像他說的那么發展,他也沒再提自己說過這話。

 

如何對待媒體

去年,我花了很長時間通過網站、報紙和電視關注政壇動態。我周圍的大多數人像我一樣,非常關注大選的進展。許多人甚至生怕錯過一點消息。

 

我兒子安德魯幫我總結了媒體對人們的影響:

關注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人們有一種很強的參與感,有一種對一切了如指掌的感覺。

 

人們以為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在思考和行動中更有信心。

 

其實,媒體上的專家的見識比一般人強不了多少。

 

人們只是喜歡聽媒體中與他們的意見一致的聲音,不喜歡聽與他們意見相左的聲音。

 

關注媒體中專家發表的意見是一種無助于理智進益的消遣。

 

在大選結束后一周,11 月16 日,《Observer》刊登了一篇文章,我覺得寫得特別精彩。文章的標題是“想讓美國再度偉大?先別看新聞了。”(Want to Really MakeAmericaGreat Again? Stop Reading the News)。作者Ryan Holiday 講述了被席卷于鋪天蓋地的新聞中的感受。

 

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們的媒體中有如下現象:

 

為了得到高品質、可靠的信息,我們需要目不轉睛地長時間搜尋。和從前相比,包圍我們的“新聞”多了,原創的報道少了。別人的意見和分析多了,真知灼見少了。

 

Chuck Klosterman 說他有一次看到在一家橄欖球俱樂部的辦公室里,所有人都在看ESPN。他覺得很奇怪,難道球隊俱樂部的人不應該比普通觀眾或記者更了解行業信息嗎?原來俱樂部的人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他們和我們一樣養成了關注媒體的習慣,和我們有著一樣的群體思維。

 

你刷Twitter 不可能迅速得到最需要的信息。Twitter 不是把你卷進無休無止的爭論,就是讓你聽到各種人云亦云的聲音。

 

我們“參與”到這個生態系統中,因為我們都充滿好奇心,因為我們都上癮了。

 

作者Holiday 給出了他的解決之道:

 

我不對一切充耳不聞,不遠離時事,與世隔絕。我只是不再時刻關注最新動態。我只想每周日觀看新奧爾良圣徒隊的比賽。我不再騙自己,以為看星期二的體育新聞就什么都知道了。

 

不管我們看、還是不看,媒體對將來某件事的報道,不會對這件事的最終結果產生任何影響。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的生活能更平靜、更有成就。

 

宏觀有多重要?

過去十幾年來,人們對“宏觀”越來越關注。格林斯潘領導美聯儲時采取積極政策,或許是從那時起,投資者對宏觀越來越關注?,F在很多分析師不專心研究每家公司的情況,而是執著于央行行為、政府行為、利率和匯率走向以及市場的波動。

 

我們的耳邊天天都充斥著這些聲音。許多人以為把握住宏觀是投資成功的關鍵。下面我們談談這個問題。

 

我經常和客戶、潛在客戶、CFA 以及學生們交流,有很多機會了解別人的想法。聽眾向我提出的問題大同小異。過去幾年來,別人問我最多的問題是:

 

l         美聯儲會在幾月份加息?

 

l         經濟或市場可能出現什么問題?

 

l         我們現在處于哪個階段?

 

l         去國外的時候,人們還會問我,這個國家的前景如何?

 

美聯儲會在幾月份加息?2013 年5 月22 日,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說:“如果經濟持續好轉,而且我們認為經濟能持續好轉,我們在今后幾次會議中可能決定放緩購買債券的節奏。”他的話震驚了全世界。量化寬松是美聯儲刺激計劃中的一項重要舉措。伯南克暗示美聯儲可能放緩買債,由此推斷,多年來在低位徘徊的利率可能開始上升。

 

伯南克說完這番話后,人們就開始不停地猜測什么時候加息,這是別人問我最多的問題。我總是回答說:我怎么可能知道,你知道了又能怎樣?

 

首先,我怎么可能知道?我一直說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美聯儲觀察員。經濟學家和美聯儲觀察員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加息。沒人知道,或許美聯儲自己都不知道。

 

其次,知道了又能怎樣?我告訴你12 月份加息,你會怎么做?我要是告訴你3 月份呢?你又會怎么做?不管怎么做都沒用,3 月份加息的預期應該在3 月份之前很長時間就反映到資產價格中了。加息日期這樣的消息沒什么大用。

 

可能出現什么問題?許多人覺得我們已經享受了很多年金發女孩經濟,不是太熱,也不是太冷。經濟發展不算慢,不至于出現衰退或通貨緊縮。經濟發展也不算太快,不至于出現嚴重通脹,用不著采取抑制措施。市場很強,預示前景良好,但又沒出現泡沫。投資者的情緒也是如此。

 

大多數人很清楚不可能一直這么順風順水,但他們都不想說出口。他們不知道如果經濟出問題的話,問題能出在哪。說實話,我能列舉出很多可能出現的問題(油價、利率、匯率的變化都有可能),但是我說的問題市場可能早都想到了,都已經反映到價格里了。只有出乎所有人預料的事件,才能對市場造成最大影響。這樣的事件是大多數人預想不到的,也是大多數時候不會發生的。

 

我只能猜測“不可能發生的災難”,例如戰爭、通脹回落或者經濟突然停滯,但是這些事件都不太可能發生,別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過去三年來,影響力最大的事件絕對是油價從2014 年6 月到2016 年2 月下跌75%。誰預測到了呢?

 

我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前的2007 年7 月寫了一篇備忘錄“It’s All Good”。我明確表示繁榮不可能永遠持續。我當時只是列出了一系列可能導致危機爆發的因素,我寫的最后一條是“我沒想到的因素”,我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了。當時我并不知道次級抵押貸款會成為危機的催化劑。

 

我們現在處于哪個階段?沒人知道今天的良好勢頭將如何終結,但還是有人想知道我們現在走到哪了,良好的勢頭什么時候結束。從2008 年經濟危機期間開始,總有人問我,我們現在處于哪個階段。

 

我可能太較真了,我覺得提問的人也不說問的具體是什么處于哪個階段。是經濟復蘇、信用擴張、連續多年的低違約率,還是投資者的樂觀情緒、股市的上漲?問的東西不一樣,回答肯定也不一樣。

 

更主要的是,提出此類問題的人感覺好像我們能知道每場比賽會打多久。棒球比賽有九局,一說第二局、第六局、第九局,我們都能明白。但是別人問我,我們現在處于哪個階段,他們問的這些東西,我們從來都不知道能持續多長時間。

 

我建議投資者在提問的時候不要問“哪個階段”,最好問是不是已經走極端了?市場心理是抑郁、中性,還是狂熱?資本市場是大門緊閉、正常,還是不計后果地慷慨?這些問題能回答,也對投資者有幫助。別問比賽什么時候結束,這誰都不知道。

 

某某國家的前景如何?有的人有知識、有專長、在投資上有些成就,人們誤以為他們無所不知。我不是經濟學家。我是在投資上有一定的經驗,也有些知識,這不代表我能預測出某個國家的宏觀前景。

 

每次我剛在一個國家逗留一兩天,人們就開始問我這個問題。我去外國的時候,看到的一般只是幾個大城市,接觸的大多是金融行業的人,大多數時間都用在回答提問上了,沒太多時間了解這個國家。最近一次別人問我這個問題時,我回答說各位在場的人應該比我更了解你們的國家。我經常對一個國家只有表面印象,沒深入研究,就算我對這個國家的前景有什么判斷,可能也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實現。

 

如何對待別人的觀點

這個問題我討論過很多次了,我想在這里做一個簡要的總結:

 

l         人們在談到未來時,說的都不是事實,只是他們各自的觀點。每個人對宏觀未來的預測都是自己的猜想,誰都不是先知,誰敢說自己的猜想必然發生,不是無知、自大,就是心懷不軌。

 

l         經濟、利率、匯率和市場的發展變化并不像科學實驗一樣按部就班。因為其中的參與者是人,人充滿了情緒、弱點和偏見,所以根本無法預測。正如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 所說:“如果每個電子都有自己的情緒,那物理學該多難啊!”

 

l         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但不能以為自己一定是對的,甚至付諸行動。

 

l         將沒有確定性的預測作為大膽行動的依據,錯誤的想法可能導致危險的行為。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不怕不知道,就怕自以為是。不知道沒關系,自以為是會惹禍?!?/p>

 

l         我們橡樹的資產管理者都有自己對宏觀的見解。當我們看到市場中出現走極端的行為時,我們能適當地采取強有力的行動。與此同時,我們非常清楚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在不溫不火、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不會下重注。

 

最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在我投資生涯的前二十年里,人們的整體感覺是投資領域的變化特別緩慢,周期交替特別明顯。從二十年以前情況開始發生轉變,主要是受科技創新日益加速的影響,一切的變化都越來越快,大環境不再像人們感覺的那么穩定。

 

科技發展、顛覆頻現、人口結構劇變、政治動蕩、媒體衍變,大環境充滿了變數,現在的周期已經不同于過去。在今天的環境中,宏觀如此變幻多端,誰還敢斗膽預測呢?

 

如何對待事實?

我反對預測,反對把自己的觀點當成事實,但是我特別尊重事實本身。置身于今天越來越偏激的環境中,我們越來越難以接觸到事實。有些明明是假的,卻被當成真的。有些明明是真的,卻被當成假的。

 

“假新聞”在2016 年備受關注,而且對大選造成了一定影響。誰都可以在社交媒體發布內容,造謠傳謠輕而易舉。2016 年,有人造謠說希拉里·克林頓等人以一家披薩店為掩護實施虐童行為。社交媒體應當采取行動,刪除虛假內容。我們要在保證言論自由的同時,遏制煽動造謠的行為。

 

“假新聞”大肆流傳,真正的事實卻得不到關注。不管是什么事,現在人們都能表示懷疑。科學家和世界各國領導人早已達成廣泛共識,認為人類對氣候變化造成了重大影響。盡管如此,仍然有人認為這個問題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是無黨派傾向的。有位參議員領導著一個智囊團,他們對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一份報告持有異議。這位參議員表示這份報告純屬虛假。國會預算辦公室沒有黨派傾向,如果連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公正客觀都能懷疑,還有誰能相信?

 

偏見一個比一個激烈,各路專家名譽掃地,話語水準日益下滑,還有事實可言嗎?難道意見、事實和虛假事實可以隨意混淆?誰是值得公眾信任的人物?誰是當今的愛德華R?默羅?為什么只要不是100% 絕對客觀的事實,就非得批駁質疑?難道沒有視頻影像的記錄,歷史就注定任人涂抹?在我們的子孫后代眼中,什么才是“真”?他們會有值得信任的權威嗎?這些問題值得當今的我們思考。

 

寫在最后的話

最后,再寫一些最近的幾點感想:

 

第一,一年前我和沃倫·巴菲特一起用餐,他告訴我,值得我們關注的信息應當具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重要,另一個是可知。當今的許多投資者對宏觀未來的洞察孜孜以求,因為宏觀因素重要,宏觀因素左右著市場。問題是,沃倫和我都認為宏觀因素基本是我們無法知道的。沃倫很少把宏觀因素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我們在橡樹也一樣。

 

第二,我前面提到了《Observer》刊登的一篇文章。我覺得有一段寫得特別好:

 

一世紀的希臘哲學家埃皮克提圖(Epictetus) 曾經說過:“在完善自己的路上,我們應當心甘情愿地對外物保持無知愚蠢。”我們全天候被無所不在的媒體包圍,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我們要敢說“我不知道。我不在乎?!辈皇菍κ裁炊己敛辉诤酰菍芏嗍虑槎疾魂P注、不在乎。畢竟,很多事無關緊要,大部分新聞不值得跟蹤。

 

最后,和大家講一件事。我前一陣子接到了一個電話,是一位賣方分析師打來的。我們是70 年代初認識的,后來一直保持著聯系。他對我說:“你對我的改變挺大的。我再也不預測了。我只是做研究,然后在報告中寫出我的推斷,但是不再發表自己對未來的見解。”我的目的達到了。

 

2017 年1 月10 日

 

 

我收集格言警句有四十年了,其中關于預測的警句特別多。我從中選出了五條最好的。這五句話把預測說透了。

 

預測者有兩種:一種是自己不知道的,另一種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John Kenneth Galbraith

 

不管我們多精明,我們的知識都是關于過去的,我們的決策都是關于未來的,這個事實永遠不變。

– 前GE 高管Ian Wilson

 

預測營造出未來可知的假象。

–Peter Bernstein

 

預測無法透露未來,只能暴露預測者的無知。

–Warren Buffett

 

我從來不想未來如何,未來很快自己到來。

–Albert Ei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