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個股還是大盤,底部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區間。如果買的早了,你可能會經歷至暗時刻,但是,買的便宜是硬道理,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在市場的至暗時刻,我們更想傳遞理性、專業和信心。
讓我們看看那些世界級投資大師如何度過市場的至暗時刻,或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巴菲特:如果你等到知更鳥叫時,你將錯過整個春天
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在市場充滿恐慌情緒的至暗時刻,巴菲特于當年10月在《紐約時報》發表了著名的《我在買入美國》: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場都陷入了混亂。金融危機已經滲透到總體經濟中,現在這種滲透變為井噴式爆發,近期,失業率還將上升。商業活動將停滯不前,頭條新聞繼續是令人害怕的消息。因此我開始購買美國股票。
為什么?因為我奉行一條簡單的信條:即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
當然,在多數情況下恐懼會蔓延,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無法抗拒這種恐懼感。不過有點是肯定的,投資者應對競爭地位弱的、但杠桿過度的實體或企業保持警惕。但對于很多競爭力強的公司,沒有必要擔心他們的長期前景。這些公司的利潤也會時好時壞,但多數大公司在5、10、20年后都將創下新的利潤記錄。
要澄清一點,我無法預計股市的短期變動,對于股票1個月或1年內的漲跌情況我不敢妄言。然而有個情況很可能會出現,在市場恢復信心或經濟復蘇前,股市會上漲而且可能是大漲。如果你等到知更鳥叫時,你將錯過整個春天。”
《我在買入美國》發表5個月后,美股開始觸底反彈,迎來了長達十年的牛市,納斯達克指數從最低1265點上漲到16212點,漲幅12.8倍。
霍華德·馬克斯:充分認知牛熊市“套路”
霍華德·馬克斯是著名投資大師、美國橡樹資本創始人。剛入行的時候,有個老前輩和他講了一個關于牛市的套路。老前輩說,牛市其實非常簡單,一共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少數有遠見的人開始相信一切會更好;第二階段,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進步的確已經發生;而當到了第三階段,人人斷言一切永遠會更好——當共識超越常識,牛市就到了終點。
霍華德·馬克斯在2008年次貸危機時發現了熊市同樣有三個階段:先是少數投資者在狂熱中嗅到了風險;然后大多數投資者開始感受到了形勢的惡化;最后所有人都沉浸在悲觀之中,相信形勢只會更糟,熊市可能就見到了底部。
2008年,隨著雷曼兄弟轟然倒下,華爾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預測整個金融體系即將崩潰,資產拋售狂潮隨之而來。但在雷曼兄弟破產后的三個月里,橡樹資本逆市斥資60多億美元,以低于實際面值約50%的價格收購了公用事業公司等高杠桿公司的優先擔保債券。最終,隨著經濟復蘇的到來,接盤的大多數債券在幾個月內都按面值償付,橡樹取得了翻倍收益,成為此次金融危機中為數不多的大贏家。
霍華德·馬克斯投資的成功之道在于他善于逆勢而為,不在危機來臨時恐慌,通過自己的第二層思維、對市場有效性的參悟進行逆市操作。成功的投資不在于“買好的”,而在于“買得好”,即以低于價值的價格買進,等待資產價格向價值靠攏,才是投資真諦,最可靠的賺錢方法。
達里奧:與其抱怨危險,不如把握機遇
達里奧是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資產管理規模超2千億美元。
達里奧向眾多投資人證明,與其消極抱怨市場,不如積極應對,根據市場狀態調整投資心態,重構投資組合,橋水基金憑此在多次危機中表現優異。
2008年,對沖基金行業整體慘淡,很多基金的表現都非常地差。許多著名金融機構面臨風險,雷曼兄弟倒閉,貝爾斯登也被其他金融機構接管。橋水卻逆勢獲得14%的正收益。
2010年歐洲爆發主權債務危機,行業整體表現也非常慘淡,但是橋水再次表現優異。旗下“純粹阿爾法基金”,規模700億美元,在2010年獲得了45%的收益,這一年橋水的整體回報率也達到了歷史新高。
在《原則》一書中,達里奧分享了他在市場崩盤中學到的三件事情:
第一,不應該離譜地過度自信,并放縱自己被情緒左右。無論我知道多少東西,無論我多么勤奮,我都不應該自信地做出絕對的斷言。
第二,我再次領會到研究歷史的價值;
第三,要把握市場的時機,雖然對大多數人來說相當困難。
彼得·林奇:拒絕被恐懼支配的拋售
彼得·林奇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基金經理。從1977年到1990年,彼得·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創造了一個投資奇跡和神話,年化復合收益率高達29%。
但1987年10月19日這天,麥哲倫基金的資產凈值損失了18%,損失高達20億美元。恐慌之下,投資者爭相贖回,導致麥哲倫基金的贖回份額在10月高達13億,而買入的份額僅有6.89億。
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中,記錄了1987年股災時的心路歷程:“在那一時刻,我真的不能確定,到底是到了世界末日,還是我們即將陷入一場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又或者是事情并沒有變得那么糟糕”。林奇總結說,這場股災讓自己汲取了很多教訓:
一是投資者應該忽視股票市場的起起落落。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絕望地賣出股票,那么你的賣出價格往往會非常之低。
二是即使很恐慌,也應該保持清醒,不應該一下拋售那么多,而是應該逐步減持,這樣才能最終獲得比那些由于恐慌而將股票全部拋出的投資人更高的投資回報。
三是最終優秀的公司將會勝利,而普通公司將會失敗,投資于這兩類完全不同的公司的投資者也將會相應得到完全不同的回報。
事實也證明確實如此。到1988年6月時,市場已經反彈了400多點,回升了23%。如果在1987年10月時賣出,損失可謂慘痛。
約翰·鄧普頓:在“最大悲觀點”逆勢投資
作為上個世紀最著名的逆向投資者,鄧普頓的投資方法被總結為,“在大蕭條的低點買入,在瘋狂非理性的高點拋出,并在這兩者間游刃有余”。
1937年,是大蕭條最低迷的時候,鄧普頓成立了自己的公司。1939年,在大蕭條與戰爭的雙重恐怖氣氛中,36歲的鄧普頓用1萬美元購買了104家公司,各100股股票。
幾年后,整個投資組合的價值大幅回升,其中100家公司成功為鄧普頓賺得第一桶金。鄧普頓創立了全球最大最成功的鄧普頓共同基金集團,而且,他的基金公司從不雇用銷售人員,完全依靠投資表現來吸引顧客。1992年,他管理的資產已經高達220億美元。
文章節選自《實戰經濟學:可復制的財富自由》
作者:任澤平
- 別把時間浪費在賺許多次小錢上面
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成長股投資策略之父,巴菲特曾說他的投資哲學有 15
- 別把時間浪費在賺許多次小錢上面
- 暴跌時,如何安撫自己那顆恐懼的心?
每當股市大跌,我對未來憂慮之時,我就會回憶過去歷史上發生過40次股市大跌這一事實,來安撫自己那顆有些
- 暴跌時,如何安撫自己那顆恐懼的心?
- 大錢是在等待中賺到的
通過這么多年的投資生涯,我發現大錢從來都不是在買入和賣出中賺到的,大錢是在等待中賺到的。“只要牢記兩
- 大錢是在等待中賺到的